浙大最新通报:取消资格!
11月23日下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就该事件发布情况通报称,已对涉事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11月23日下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就该事件发布情况通报称,已对涉事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真正的“贫困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关于这个话题,争论不休。贫困生的助学金,本是国家为了帮助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困的大学生,不至于因为费用问题无法圆梦大学而推出的帮扶政策。
这位贫困生为方某,是2021级学生本科生,因其家庭经济困难,妈妈在外务工只给过自己几百块生活费等情况被评为3个学期的贫困生,但是在其朋友圈中多次国内国外旅游照而遭到举报,被质疑是假装贫困生骗取资助金!
浙大贫困生拿着学校给的贫困资助金,一年旅游20多个地方,其中还包括韩国和日本。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经常能听到“贫困生”三个字,所谓的贫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条件特别差,不足以承担在学校的所有费用。
很多贫困生是通过助学金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得不说,这个政策非常给力。好政策要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这位叫方某的2021级本科生,其朋友圈中的照片被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他的足迹遍布昆明、丽江、西藏、三亚、苏州、重庆、四川、厦门、泉州、新疆、上海、青岛、烟台、大连,甚至韩国、日本等地。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这样丰富的旅行经历或许也值得称道
这位2021级浙大学子方某,家庭状况着实令人唏嘘。父母早已分道扬镳,谁都没有承担起抚养的责任。父亲生意失败,背负300多万债务,在工厂做着计时工;母亲在鞋厂打工,收入勉强糊口。这样的家庭背景,确实符合学校贫困生认定标准。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的生活状态各有不同。有的学生专注于学业,在图书馆和教室之间穿梭;有的学生则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拓展人脉与社交圈。而近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一名学生方某,却因自己独特的经历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近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名被认定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在朋友圈频繁发布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而引发了热议。这名学生虽然接受了助学金支持,却又高调展示自己的旅行经历,这一行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起争论。随后,有人进一步指出,这名学生已经通过保研资格,被推荐至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位拿到资助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到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结果给自己带来麻烦,引起争议,甚至被举报,网友质疑:“让这种一年去20多个地方旅游的人拿助学金,对得起每一个纳税人的钱吗?
11月23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情况通报”称,方某存在不合理消费行为,已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目前,方某已经认识到错误,接受处理结果,并做了书面检查。
最近,浙大一名大四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多张各地旅游照片,其中还包括一些国外的旅游照片,据悉这名学生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一名贫困生,拿着助学金,这与他多地旅游格格不入。已经保研清华大学传播学。
对此,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网络反映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受助对象方某晒国内外旅游照,引发广泛关注。学院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面谈涉事学生,查阅有关材料,审查认定程序,开展相应调查工作。
近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位受资助的困难生方某因在社交平台晒出国内外旅游照片而引发广泛关注。此事迅速登上热搜,并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和质疑。随后,浙江大学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宣布取消了方某的受资助资格。同时,清华大学也就方某保研资格问题进行了回应。
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今年以来,该生有多次出行各地的情况,其中旅游3次。经学院研究,认为该生存在《办法》规定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取消其受资助资格。目前,学生本人已经认识到错误,接受处理结果,并做了书面检查。
大家都觉得大学生这件事情,条件一定要严格审核。像这种还有余钱旅游的学生,说明生活来源已经有富余。怎么还能继续享受家庭资助呢?
对此,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网络反映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受助对象方某晒国内外旅游照,引发广泛关注。学院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面谈涉事学生,查阅有关材料,审查认定程序,开展相应调查工作。
近日,有关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位拿到资助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到国内外多地旅游的照片引发广大网友热议,网友质疑:“让这种一年去20多个地方旅游的人拿助学金,对得起每一个纳税人的钱吗?”具体来看!
“贫困”二字,在象牙塔里显得格外刺眼,它本应是社会关爱的对象,连接着资源的倾斜与人性的温暖。